阿罗不可能定理

阿罗不可能定理

什么是政治经济学?

我们先简单说明一下市场政府的关系。

根据《经济学原理(曼昆)》的定义,市场是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。我们不妨假设马尔斯和他的员工们就是一个市场:马尔斯是土豆卖家,他的员工们是土豆买家。大家公平交易,非常美好。

但是,市场偶尔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。比如说员工里面有个叫火星的小姐姐,饭量奇大无比,但又没什么钱,买不到足够的土豆来吃。另一方面,马尔斯的土豆很畅销,所以他拒绝降价,导致火星天天吃不饱,面黄肌瘦……

所以在市场分配结果无效率,或者不平等时,可能就需要政府介入,从而改善这种情况。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,便是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府,帮助政府发挥更合理的作用。

我们这次的投票问题,本质上就隶属于政治经济学。

生、炸、煮的投票悖论

按个人喜好给生吃、油炸、水煮排序,然后两两比较的这种投票统计制度,原型叫做孔多塞制(Condorcet)。在进行了全部的比较之后,能够击败所有其它选项的选项便是赢家。看起来既简单又高效,美滋滋。

不过这种投票制度有一个bug,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多个赢家,这些赢家势均力敌,难分高下,这些情况被称为孔多塞悖论。最简单的孔多塞悖论就像视频中一样,甲乙丙3个人按照自己的喜好给生吃油炸水煮3种烹饪方式排序:

img

很容易看出,甲乙丙三个人的喜好首尾相连,刚好形成了一个循环。生吃油炸水煮这三种烹饪方式也分别在第一志愿、第二志愿、第三志愿中各出现一次,打了个平手。

面对这种难题,马尔斯该怎么办?

他选择了两两比较的方式。首先来看生吃水煮。根据上面的投票结果,有两个人认为水煮生吃好,所以生吃被淘汰了。然后再比较水煮油炸,有两个人都认为油炸水煮好,所以水煮又被淘汰了,油炸成为了最佳选项。

看上去合情合理,没毛病。但是,如果马尔斯再严谨一些,继续把冠军油炸和最先淘汰的生吃作比较,就会发现有两个人都认为生吃油炸好,油炸并不是最佳选项。

所以说,由于三个食客的喜好刚好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,没有任何一个选项能彻底击败其它两个选项,这就是孔多塞悖论。

从孔多塞悖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结论:

狭义的结论是,当候选项大于2时,投票议程的顺序会对民主选举结果有重大影响;

广义的结论是,这种多数投票有时候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真正想要什么结果。

给选项打分行不行?

在发现上面这个悖论之后,马尔斯提出了一种改良方法——波达计数法(Borda Count)。

这种方法也并不复杂,第一步和孔多塞一样,投票人按个人喜好给候选者排序。然后如果候选者排在第一位,它就得某个较大的分数;排第二位的得到一个较小的分数……以此类推。在统计完所有投票之后,分数最高的候选者获胜。

这种投票方式看起来好像更科学了,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解决孔多塞悖论,反而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:分数的设定会影响统计结果

如果把第一志愿计作2分,第二志愿计作1分,第三志愿计作0分,那么结果就是油炸11分,生吃18分,水煮19分,最终水煮获胜。

但是,如果把第一志愿计作1分,第二志愿计作0.5分,第三志愿计作0.3分,最后就变成了油炸7分,水煮10.7分,生吃11.1分,最终生吃获胜。

可见,分数设定的不同,会直接影响到投票统计的最终结果。


当然了,波达计数法的优点也很明显,那就是它可以充分考虑选民的喜好。换句话说,波达计数法的获胜者未必是最多人放在第一位的,这种方法不容易选出偏激或极具争议性的结果。这次我们新加了一个红烧的选项,100个选民给出了如下结果:

img

我们把第一志愿计作3分,第二志愿计作2分,第三志愿计作1分,第四志愿计作0分,最终得分如下:

油炸:91 水煮:151 生吃:153 红烧 :205

从结果来看,红烧得分最高,生吃得分跟红烧差了不少,所以红烧是最符合民意的烹饪方式。

但是,如果我们按照之前两两比较的原则来看生吃红烧,会发现有51个人认为生吃优于红烧(第1列),有49个人认为红烧优于生吃(第2、3、4列加在一起),所以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意愿,理应是生吃获胜。

从上方的表格来看,生吃更像是一种比较偏激的选项,因为它要么出现在第一志愿中(特别喜欢),要么出现在第四志愿中(特别不喜欢),没有一个人把它放在二、三志愿的位置。而红烧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理性的选择,大部分人都把它列在了第二志愿里,说明红烧的表现很稳定,大部分人是认可红烧的。


我们回顾一下波达计数法的优缺点

优点在于,波达计数法比原版的孔多塞制多了一个计分体系,这个计分体系能够更完善的统计选民喜好,有效避免偏激选项的获胜;

缺点在于,计分体系是人为设定的。在不同计分体系中,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最终获选人。

有没有一种完美的投票制度?

现在我们发现,上面这两种投票统计方式都有些差强人意。那么,有没有一种完美的投票制度,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呢?

一个完美的投票制度必须拥有以下四点要素:

  • 确定性:如果每个选民都认为选项A优于选项B,那么A就击败了B

    也就是说,三位食客每个人都认为生吃比水煮好,那么在最终汇总结果中,生吃就一定击败了水煮。如果水煮最终击败了生吃,那这个投票制度肯定不合理。

  • 传递性:如果选项A击败了B,B又击败了C,那么就一定能够推出A击败了C的结论

    孔多塞悖论就没有满足这个条件。即便我们得到了生吃优于油炸,油炸优于水煮的结果,我们也无法推出生吃优于水煮的结论,因为三个候选方案形成了一个死循环。

  • 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:选项A和B的对比,不应该受到选项C的影响

    波达计数法没有满足这个条件。因为我们是按名次设定分数的。比如说生>炸>煮,如果油炸突然消失了,那么水煮就从第三名荣升为第二名,得分也会产生变化。

  • 没有独裁者:没有人可以完全无视其他人的偏好程度,跟开了挂一样总能获胜

    比如说,我们给喜欢生吃的小姐姐一个人10000张票,另外两个人合在一起算半张票,这就算一种独裁……

img

经济学家 肯尼斯·阿罗

上面这四点都是一个公平合理的投票制度应该具有的特征。但是,经济学家肯尼斯·阿罗(Kenneth Arrow)在1951年利用数学知识证明,没有一种投票制度能同时满足上面四点特征。也就是说,从原理上来讲,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,使群众的个人偏好完美转换为成社会总偏好

阿罗不可能定理是一个深刻、同时让人不安的数学结论。它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放弃民主,而是说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投票方式汇总群众意见,都是有缺陷的。